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,肩负着培育孵化产业、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使命,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国有企业是产业园区开发和运营中的坚实力量之一,相比于民营企业,国有企业不仅要提升园区综合开发和运营能力、创新商业模式,实现盈利等,还要发挥战略引导作用,在结合国家㊣和地区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城市、服务产业,树立行业✅标杆。
市场上大部分园区开发运营主体所面临的问题基本相似,如园区定位不清晰、开发与运营的衔接不畅、重建设轻运营、园区招商良莠不齐等,国有企业因为其特殊的背景与使命,在产业园区的开发和运营上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:
相比于民营企业,国企资金成本较低并享受明显的政策福利,在产业园区开发上具有明显的优势。但国企肩负着引导示范作用和特殊的政治使命,不管在前期定位建设还是后期园区营运,都需要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质量,向打造行业标杆的方向进取,而高质量意味着企业在成本管控上面临较大压力。
“管委会+企业”模式是市场化园区开发模式之一,既有助于管委会更聚焦社会经济主业,又能利用企业的专业性更好地推动园区建设。但如㊣果管委会的权力下放不到位,国企开展项目时会受到一定限制,影响专业优势的发挥,这也是“管委会+企业”模式下所有平台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。
园区开发运营企业需要对管委会、国资监管机构或上级企业等多头领导负责,同时面临任务性和盈利性的双要求,不得不在平衡多维度需求的情况下选择最优开发策略。一方面,地方政府要求园区开发运营企业做好园区定位和招商,考察其对区域产业氛围的营造和产业能级提升的贡献;另一方面,国资监管机构或上级企业有对其进行盈利等经营结果的考核。此外,作为独立经营主体,本身具有生存发展的需要。
在产业园区发展初期,拉郎堆砌式招商并收租是较为常见的营运模式,但这种方式在现阶段已然落后。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,更要求企业在园区运营上运用产业链的思维,以发挥产业集聚效益,并实现更大的创收。但业务范围涵盖产业园区的国企队伍中也存在㊣相比较弱的企业,园区运营能力上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
产业运营要能够适应产业发展整个生命周期的需求,企业除了将园区设计并建设出来,还要根据产业需要提供辅助落地、孵化、发展、退出、人才需㊣求等服务,更强调的是后期的运营,需要国企在各✅类资源整合方面发挥特长。
目前在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,很多园区开发运营企业已经基本建立了市场化经营机制,体系现代化建设、人才市场化招聘等。但基层的国有园区开发运营企业,大多数由地方平台公司衍生或转换而来,内部管理仍相对粗放,也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等,既不利㊣于吸纳专业人才和公司专业化发展,也不利于产业园区多元增值服务的完善与拓展。
相比于民营企业,其最大的优势是相关政策资源。在开发方面,政府信用担保使得国企具有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和资金成本优势。在运营方面,国企运营的✅园区流程合规,租金稳定,更重要的是能借助园区渠道与政府产生联络,充当入驻企业与政府两者之间的“转换阀”和“润滑剂”。
在“园区运营”向“产业运营”转变✅的阶段,国企做园区要发挥自身的资源和资金优势,抓住关键问题,利用优势培育竞争力,形成良性㊣生态循环。
首先要深入研究国家㊣和地区的政策、发展规划,分析地区产业㊣㊣环境、产业发展阶段、产业链、周边城市产业协同等现状及趋势,及时把握产业发展、转变的时机,规划好园区在国家发展上的战略定位和区域功能定位。其次,保持园区㊣开发运营战略定力,目标要长远,从产业、产业链等更宏观的角度规划和设计产业园,坚持适配优势㊣产业、资源禀赋,降低主政者变化带来的影响。
结合地区产业发展,摸清细分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分工㊣情况,以培植一条相对完整结合地区产业发展,摸清细分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分工情况,以培植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或产业链的某一部分为主旨,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。这样,既有利于园区后期精准招商,也有利于相关联的多方要素集聚和相互配合,形成生态化滚雪球式成长。同时,运营㊣商要结合✅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,为入驻企业提供招商引资、产业孵化器、产业金融、人力资源、信息化职能等各项服务,运营商自身✅也能在其中获取经济效益。
国企通过招商园区项目层面的股权合作、混改、产业规划等方式,与民营园区运营商合作,同时发挥国企的资源、资金优势和民营企业在专业性、机制灵活性、招商运营能力等方面的优势,以服务入驻企业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,共同整合各✅类生产要素,建立完善园区运营服务体系,实现园区开发运营从前期定位、中期开发建设到后期运营、退出的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。
虽然国企在园区运营上可以坚持长期主义,但是一直亏损的压力对企业本身是不利的整合资源优势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、分期建造,降低建造成本压力。同时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积极尝试产业投资基金、公募REITs等项目证券化等方式,获得更㊣多资金㊣来源。
借助国企改革契机,加快完善✅园区运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,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,建立以价值为核心的岗位管理体系;健全激励约束机制,突出考核分配,针对性设计㊣运营、招商、推广㊣等不同岗位的薪酬水平与薪酬结构,树立按绩取酬的鲜明分配导向;推进市场化用工,进一步提升外部优秀人才的吸引力。